下载APP

“四口通商” 与 清代海关
历史 2023-08-01 博览历史

  清朝初期,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废除市舶司,互市限于贡舶,税收由盐政院征收。

  等东南沿海战事平定后,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五日(1684年7月16日),政府解除海禁,开放对外贸易并设专官收税。这是关于清初设立海关的最早记载。

  根据康熙的谕旨,先后在福州、厦门设闽海关,宁波设浙海关,上海设江海关,广州设粤海关,中国正式的海关制度自此开始。海关的四个职能包括管理对外贸易、沿海贸易和船政渔政、接待朝贡使臣、缉私和海防。它们的设置,不仅使中国人的海防观念和门户意识增强,而且使税收大幅增加。

  清前期 粤海关砝码 乾隆年间粤海关用于称量税银的砝码

  铸文:“粤海关铸造收税壹佰两砝码承造官代办库大使事叶滋钧造行”。原件现存广东省博物馆

  在闽、浙、江、粤四个海关中,粤海关地位最高,朝廷专门从内务府或各部院选派官员进行管理,官名“海关监督”。那时,粤海关的管理范围很广,除整个广东沿海外,还包括今天的海南省及广西的合浦、钦州等地,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设置初期,为规避廉政风险,朝廷规定海关监督任期1年,期满离岗,并且不得异地出任相同岗位,这就是轮岗制度。但是,这项制度并没有得到全面执行,比如,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做完粤海关监督后又调任九江关监督。在他之后,唐英既是九江关监督,又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同时管理关务和窑务长达16年。

QQ截图20230801113237.png

  清代 九江关青花瓷碗 中国海关博物馆藏

  海关监督都以满人担任,品级三至五品,不是地方官,与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的公文往来,均用“咨”,以表示平行略后的地位。

  朝廷对粤海关税收情况按年核查,防止偷税漏税,并对粤海关监督政绩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两广总督或广东巡抚考察,然后将考察情况上报皇帝;二是皇帝诏见,当面询问;三是海关监督向内务府呈书面述职报告。

  17世纪英国取得海上霸主地位后,派商船来华贸易。1669年,开始在广州设立商馆。到1764年,英国向中国输入商品总额达到120万两白银,超过了先期来华的荷兰、葡萄牙和法国。随着中英贸易的大幅增加,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西方商人,强烈渴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就为乾隆中期的中西贸易摩擦和“一口通商”埋下了伏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