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三届北京慈善文化创享会举行。会上,京津冀三地慈善组织签署《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地慈善组织将建立救灾联动响应体系,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跨区域救灾救援。
为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升三地慈善合作的广度深度,北京市慈善协会、天津市慈善协会、河北省慈善总会共同签署《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三地慈善组织互助机制,共同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将建立慈善工作协作协商机制,每年召开一次三地慈善会协商会议,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慈善文化建设等重点内容,围绕项目需求进行资源配置。三地慈善组织还将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联动响应体系,形成民间快速救援机制。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慈善组织将分别设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联动专项资金。当受灾方发出申请后,其他方应积极响应,并第一时间进行专项资金拨付,第一时间开展公开募集活动,为受灾地区群众开展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社会资金、物资支持。跨区域救灾救援方面,三地应在受灾方的要求下,围绕救灾救援项目动员有能力的行业组织、专业力量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并对跨区开展救援的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帮助。
此外,京津冀三地还将建立多层互帮互助圈,促进慈善组织公益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根据协议,三地慈善组织将共同推进大病救助项目,当三方低保低收入者大病异地就医遇到困难,经属地方确认后,相关方应给予急难医疗救助,并提供适当的食宿服务。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本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既凸显了京津冀一家亲的特殊关系,又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文化内涵。”北京市慈善协会会长温庆云表示。
根据协议,京津冀三地慈善组织还将设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慈善资源、开展行业交流、加强工作协同、促进资源融合,统筹推进京津冀慈善事业协同发展。三方还将合作开发“慈善数字化服务平台”,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