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零极硬核专题系列报道(四):筑牢数据空间安全底座,“可信”是关键!
时讯 2025-05-09 零极数字集团

在上一期内容中,我们探讨了数据爆炸时代下,中心化云存算的计算模式面临效率瓶颈与成本压力,而分布式存算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于多个节点,并利用节点计算能力实现本地化处理,分布式存算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延迟与带宽消耗,成为应对海量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然而,随着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暴露出更深层矛盾。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报告,2023年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但其中35%的流通数据因来源存疑或篡改风险被交易方弃用。各行业数据可信性问题逐渐凸显。



当前数据可信的背景: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


2024年11月,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提出构建“广泛互联、资源集聚、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生态,并计划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这一目标背后,是数据要素流通中三大核心矛盾的集中显现:数据权属界定难、流通风险控制难、价值评估量化难。

政策背景表明,数据可信性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核心关切。

百城万企@1x.png

自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普及以来,全球数据资源呈爆发性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快速发展,手机终端、工业感应装置、道路监控设备、智能家居终端,都成为数据生产设备,并7×24不间断地采集汇聚各种数据。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个人隐私不被泄露。这时,就需要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先进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可控、可信状态。

与此同时,量子计算、AI大模型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安全体系构成威胁。例如,量子计算机可通过算法(如Shor算法)轻易破解现有非对称加密体系,导致传统数据保护机制失效。在此背景下,分布式架构的技术创新成为保障数据可信的关键路径。


安全与可靠性:零极分布式云的架构优势


云边端分布式架构的局限性

当前“云-边-端”分布式架构仍依赖中心化数据中心作为核心调度节点。尽管其通过边缘计算降低了部分延迟,但底层仍存在以下风险:

单点故障:中心节点一旦遭受攻击(如DDoS攻击或物理损坏),将导致全网服务瘫痪。例如,2024年微软蓝屏宕机事件波及全球多个行业,凸显中心化结构的脆弱性。

数据泄露风险:中心化存储易成为黑客攻击目标,将数据存储在中心化机房中,会非常依赖一个主干节点,一旦“单点式”的中心被攻击,那么整个网络都会随之瘫痪,或者接收到错误的信息,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容易受到威胁。

隐私性不足:用户数据集中存储于服务商服务器,存在未经授权访问或滥用的隐患。

零极分布式云的创新设计

零极分布式可信云采用端到端去中心化架构,彻底摒弃单一中心节点依赖,通过以下技术实现安全与可靠性的跃升:

抗单点故障能力:数据与计算任务分布在全网节点,任一节点故障仅影响局部,系统整体仍可稳定运行。

量子安全加密:采用自主研发的抗量子数字签名算法,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确保长期安全性。

隐私保护机制:用户数据通过加密存储与传输,通过私有网络访问密钥等方式进行加密处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jimeng-2025-05-08-126-数据安全网络安全.jpeg


可信防篡改:从“部分可信”到“全局可信”



传统方案的局限性

当前多数云服务商采用“中心化+区块链”的混合方案,仅将关键数据上链以实现部分防篡改。然而,这种模式存在明显缺陷:

效率与成本问题: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如工作量证明)需消耗大量算力,难以支撑高频业务场景。

覆盖范围有限:仅上链数据具备防篡改特性,大量原始数据仍存储于中心化服务器,存在篡改风险。

技术兼容性差:区块链与现有系统集成复杂,难以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场景需求。


零极分布式可信云的突破

零极通过端到端分布式架构与一致性代码共识方法,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天然防篡改。

去中心化存储:数据分散存储于全网节点,任何修改需全网共识,避免单点篡改可能。

可信时间戳与多方可信存证:结合中国授时中心的时间戳技术,确保数据生成时间与归属权不可伪造。

抗量子签名算法:基于改进的哈希函数与动态签名方案,确保数据得到最高等级的防护。

1-1 (11).jpg

随着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问题却始终如影随形,勒索攻击、数据窃取、系统瘫痪、内部人员泄露等等,不仅关乎个人隐私与企业利益,甚至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关键因素。

据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发布的2024年《数据泄露成本报告》显示,全球企业应对数据泄露的平均成本已从2023年的445万美元增加至488万美元,增长幅度达10%。可以说,数据安全事件对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都带来巨大威胁。


零极分布式云如何构建数据可信的“三重防线”?



防线一:去中心化架构,瓦解攻击目标


零极分布式可信云通过分布式节点网络(ZVR协议),将数据碎片化存储于全球节点并实现资源查找定位功能,攻击者无法锁定单一目标。即使部分节点受损,数据仍可通过冗余备份快速恢复。对比中心化云服务,数据可用性提升。


防线二:数字身份与加密确权


唯一数字身份ID:用户和数据均生成唯一身份标识,访问需多重密钥授权,确保“数据主权”归属明确。

端到端加密传输:采用私有网络访问密钥,即使服务商也无法查看明文数据,从根源杜绝隐私泄露。


防线三:区块链思想超越者


零极不仅融合区块链的防篡改特性,更通过以下创新实现“降维打击”:

低成本高效率:摒弃传统区块链高耗能共识机制,采用轻量化代码共识,存算成本降低40%,TPS可达几十万级。

全数据上链:不同于“中心化+区块链”的混合方案,零极实现全平台数据天然上链,避免“部分可信”漏洞。


你的段落文字 (2).png

零极目前已累计获得11项分布式核心发明专利及40项软著,覆盖抗量子签名、分布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在互联网仲裁、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应用,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去中心化架构、抗量子安全与全链防篡改技术,为数据可信性提供了全新范式。


随着《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的推进,分布式技术将与AI、物联网深度融合,推动各行业向“数智化可信可追溯”转型。未来,零极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助力构建公平、透明、安全的全球数据生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