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于7月31日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与经济社会全领域深度渗透的新阶段。这一政策部署立足于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体系化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政策核心在于形成“创新—应用”双向驱动的良性循环。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将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的核心优势,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服务、医疗、教育等各领域的普及与融合。其关键路径在于通过真实场景牵引技术迭代,再以技术升级反哺应用深化。
政府与国资企业被赋予场景开放的先锋角色。政策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强化示范引领,通过开放高价值场景加速技术验证与推广。国务院国资委已迅速响应,首批战略性高价值场景聚焦“核电智能安全运行”“特高压输电智能巡检”等国家战略领域,推动系统级技术攻坚。
创新生态的构建聚焦三大基础要素协同发力。《意见》将算力、算法、数据定位为支撑发展的核心底座。在算力层面,多地推进公共算力平台与绿色低碳中心建设,例如朝阳区整合头部企业构建协同算力集群,河南省设立“算力券”机制,每年投入5000万元降低企业用算门槛。
安全治理与产业推进被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政策明确提出构建“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治理体系,要求同步提升安全能力。深圳试点的算法备案制、上海探索的伦理审查委员会等实践,均旨在形成技术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衡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跨部门协同与敏捷监管,防范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等风险,为创新划定安全边界。
从更长期的战略视角看,此次政策以“深入实施”为关键词,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从初步探索(2024年“开展”)、持续深化(2025年初“推进”)进入全面融合阶段。政策层级的升格与力度的加码,彰显我国以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坚定决心。随着技术、政策、资本的多重合力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不仅将重构千行百业的生产效率,更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引擎。
关于零极数字
零极数字是国内领先的分布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通过底层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已在政务、金融、教育、司法、工业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对底层算力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存在算力供给紧张同时部分算力未能有效利用的矛盾。AI向纵深场景的渗透正推动算力设施从“规模堆叠”转向“智能调度”。零极分布式AI算力调度平台通过异构融合、动态优化及绿色配套,构建起“算力随需流动”的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支撑AI应用的普惠化落地,更在破解算力供需失衡与能效矛盾中发挥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