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喜欢里, 把不具体的焦虑,熬成一碗甜汤。
用具体的喜欢,对抗不具体的焦虑,致每一个在深夜翻来覆去的你。
01
很多人焦虑,是因为把未来的得失都提前算进了今天。 别急着把人生写成总结,先把它拆成一张便利贴。
早上去楼下早点摊,跟老板说一句“今天油条炸得真漂亮”;
午饭后给爸妈发条语音,告诉他们今晚的豆角焖面试试少放一勺盐;
傍晚路过菜市场,挑一把带泥土的菠菜,顺手再闻闻隔壁番茄的清甜。
宏大叙事只是指南针,真正带你往前走的,是每一步都落在地面的“咯吱”声。
02
一次只做一件事,把“当下”活成动词。
工作时,就让脑子只剩键盘的噼啪;
泡茶时,就听水烧开时咕噜的欢呼;
走路,就让风把刘海吹乱,把心事吹散;
看电影,就把泪点笑点全部充值给屏幕。
当你一心一意,时间也会一心一意地回报你,它会把焦虑的门悄悄反锁。
03
允许一切发生,允许自己只是普通人。
太阳下山,还有月光;错过末班车,还有满天星。
坏事还没发生,你就焦虑,等于提前体验了两次不幸。
真正通透的人,都早早学会了“允许”: 允许计划脱轨,允许情绪下雨,允许自己只是一个会犯困、会掉眼泪的普通人。
04
写在最后:把喜欢写进日历,把焦虑踢出今晚。
从明天起,请把“喜欢”安排得满满当当:周一喜欢栀子花的香,周二喜欢地铁刚好有座,周三喜欢同事递来的一颗糖, 周四喜欢下班时天边那坨粉色的云,周五喜欢自己终于准时关机。
当喜欢变得具体,焦虑就无处落脚。 在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喜欢里, 把不具体的焦虑,熬成一碗甜汤。
来源:新华社微信综合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