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越是压力大,越要好好说话
时讯 2025-09-26 世界文摘

  愿我们都能成为在高压之下依然能保持体面、温和做事的人。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家庭和职场其实是“压力一大就随意发脾气”的高发场景。

白条.jpg

  01

  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一位女同事因工作分歧与他人争执后,竟把情绪转向了她。事后对方来找她道歉,解释说是因为业绩压力太大、租房即将到期、家里又催着相亲,导致自己焦虑到掉发、长痘。

  那位同事也知道这事与网友无关,只是当时正在气头上,又觉得两人关系比较熟,一时情绪失控就发泄了出来。她希望对方能原谅自己,别放在心上。

  其实这位网友自己也曾因为压力向旁人发过火。而这次成为“被发泄”的对象,反而让她从受害者的视角进行了一场自我觉察:借着压力之名向别人发脾气,之后往往要付出更多心力去弥补。更重要的是,发火就像是在别人心上钉进一颗钉子,即便拔掉,伤痕依旧。

  有人说,如果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纵多变的情绪。但其实,真正有能力处理残局的人,反而更懂得收敛脾气。

  既然压力已经够大了,就别再给自己和他人制造额外的麻烦。

白条.jpg

微信图片_20250926081530_303_21.png

白条.jpg

  02

  曾在一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她七八岁、性格暴躁的儿子去看医生。在问诊过程中,男孩要么沉默不语、要么顶撞医生,而一旁的妈妈也一点就着,不停吼骂甚至动手打孩子。

  后来医生建议这位妈妈也去接受心理咨询。她向心理医生诉苦,说自己作为单亲母亲压力太大。医生却提醒她,孩子最容易模仿身边最亲近的人。如果妈妈能改掉动不动就吼叫、抬手就打的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情绪稳定的榜样,孩子的暴躁性格也会慢慢改善。

  这是一条多么现实、又多么令人警醒的因果线:一个压力一大就发怒的母亲,很容易养出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

  容易因压力迁怒他人的人,就像一颗熟透的水果——一旦把它放进一堆青涩的果实里,很快就会带动整箱水果加速熟烂。同样,在一个小环境里若有一个爱发火的人,往往更多人也会变得易怒,整个氛围一点就炸。

  每个人都会遭遇压力重重的时刻,但在压力之下依然保持礼貌理性,不滥发脾气、不随意迁怒,既是一种利人利己的修养,更是一种悦人悦己的智慧。

白条.jpg

微信图片_20250926081601_304_21.png

白条.jpg

  03

  那么,如何在压力之下依然能做到言行得体?核心思路是:以预防为主,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提升能力,并学会善待自己。

  能力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很多时候我们感到压力大,恰恰是因为处理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在持续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记得对自己好一点:做点喜欢的事,买点心仪的东西,别让“付出感”过度堆积。平时就要学会给压力“拆弹”,而不是等它积攒到爆发边缘。

  其次,别让自己陷在模糊的压力中。

  当你感觉压力逐渐攀升,试着梳理压力来源,并为它们标注压力值。明确真正的压力点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一直处于一种混沌而模糊的压力之下,只会看谁都不顺眼,更容易把事情搞砸。

  再次,一旦察觉压力上升,请启动你的“减压程序”:可以吃一顿美食、买一件新衣、泡一杯花茶、跑一场步、找朋友聊聊天,或者听几首摇滚或轻音乐……总之,冲人发火,永远是最差的那条路。

  最后,在爆发前预演发火后的残局。

  当你感觉快要憋不住火的时候,请在爆发前冷静三思:发火的对象合适吗?理由成立吗?发完火后,我需要做哪些事态补救?人际关系如何修复?自己的身心状态又该如何调整?……越想越觉得麻烦,或许你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深呼吸了。

白条.jpg

微信图片_20250926081625_305_21.png

白条.jpg

  愿我们都能成为在高压之下依然能保持体面、温和做事的人。那样的自己,光是想一想,就觉得足够迷人。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