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心里
都有一颗向上生长的种子
但成长的道路上
难免会有小坎坷
写作业时总得“三催四请”
学新知识时常“谈条件”
……
出现这种情况
家长不必过度责备孩子
这可能是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还没有被真正点亮
今天,分享5个小技巧
陪孩子一起
唤醒“内驱力”
1、分解大目标
用“小胜利”点燃信心
面对一个看似困难的大目标,孩子容易望而却步,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时,父母不妨和孩子一起将它拆解成一级级小小的台阶,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在孩子背古诗的时候,可以将较长的古诗拆分成几个小节,每背完一节,就在纸上画一个小星星,背完全诗,就一起击掌庆祝。让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成为一次“奖励”,帮助孩子积攒前进的勇气。
走小步,不停步,每一步都算数。
2、即时反馈
让成长“看得见”
为什么孩子往往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在游戏中,每一次点击都有反馈,每一点努力都能得到即时回应。如果父母将“即时反馈”运用到孩子的成长中,也能够让教育事半功倍。
家长可以为孩子制作一面“成长进度墙”,或用一个小瓶子收集代表成果的“小星星”。当进步的轨迹以温暖、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份满满的成就感,将成为孩子们继续探索的推动力。
成长需要被看见,努力值得有回音。
3、注重和表扬过程
而非只看结果
比起关注最终的分数,父母更应当看见孩子付出的努力和采用的策略。
请多对孩子说:“这个方法想得真妙!”“你今天专注的样子真棒!”这样的肯定,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我能不能做”转向“我该如何做”。当孩子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探索的过程而非结果本身,他们就会不惧挑战,勇敢攀登。
真正的肯定,是看见汗水,而非只问收获。
4、寓学于乐
让知识在生活中流淌
学习与成长不只发生在书桌前,而是可以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一次超市购物,可以让孩子帮忙计算购物金额;一次烹饪,可以让孩子学习生活常识;一趟周末远足中,可以让孩子认识动植物、进行自然探索。
将知识巧妙地融入生活日常,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让学习变成一种充满惊喜的发现,内在的动力便会自然而然地生发。
当学习变成探索,世界就是一本大书。
5、多一些空间
让孩子自己握紧“方向盘”
父母的角色,不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而是并肩前行的“引导者”。真正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关键在于赋予孩子们对学习的“控制感”——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点燃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可以从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自己开始。比如,在学习前,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感知自己的身心节奏,了解自己什么时候头脑最清醒,什么时候需要放松充电。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让被动执行变成主动探索,比如自己规定写作业30分钟就休息10分钟,先写数学再写语文等等。一旦达成共识,家长就不要过多干预,让孩子自己把控节奏。
当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成长自然会变成充满幸福的旅程。
一起点亮孩子的内驱力陪伴他们积蓄内在的力量走向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来源:人民日报夜读,综合橙子妈妈聊育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