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北京多所高校迎来喜讯
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相继官宣成立新学院
新学院聚焦绿色能源、网络安全
医学技术、国际健康、碳中和等领域
旨在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北京工业大学 ▍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新学院
10月12日,北京工业大学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揭牌成立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新学院,构建起覆盖战略关键领域、衔接国家需求与区域发展的学科新矩阵。
新能源学院将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整合多学科资源,聚焦新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效率提升,突破关键材料与器件瓶颈,助力北京打造绿色智慧能源产业集群。集成电路学院瞄准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微纳芯片与制造等研究方向,重点建设集成微纳芯片工艺平台。人工智能学院将打造“AI+”交叉学科体系,聚焦跨媒体智能与模式识别、具身智能与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模型技术等,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将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应用等方向,打造国家网络安全人才输出基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区。
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技术学院
9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举办首都未来医学技术大会,成立医学技术学院。新学院整合了该校医学影像技术等5个医学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资源,致力于推动医工、医理深度融合,构建医学技术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
医学技术学院内设的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已招生多届。该校于去年获批医学技术专业硕士点,今年起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及健康数据科学专业硕士。
未来,学院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产出并转化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成果,同时探索交叉、新兴学科管理运行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奉献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语言大学 ▍ 中美国际健康学院
今年9月,北京语言大学中美国际健康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该学院是北京语言大学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地点位于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
学院开设本科学历教育(学士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含外国硕士学位教育)和外国博士学位教育。其中,本科专业为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学制四年),硕士专业为语言病理学(学制三年)、应用心理(学制两年)和工商管理(学制两年、单证只授予美方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专业为视光学(学制四年、单证只授予美方视光学博士学位)。
据介绍,学院采用中美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配备中美双方导师,在学业规划、科研指导和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全方位指导。在课程设置上,学院采用全英文授课模式,80%以上的专业课程由中美双方教师共同执教。
学院还将与中、美两国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和交换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到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换学习,或参加暑期科研项目,拓展国际视野。
北京科技大学 ▍碳中和学院
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布局,今年7月,北京科技大学举行碳中和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碳中和学院院长毛新平表示,学院将按照学校《面向二〇三五世界一流大学“钢铁脊梁”奋进计划》总体部署,以跨学科融合为抓手,聚焦钢铁工业碳中和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力争成为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学校正式开设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为该专业量身打造了“碳中和创新班”,通过工科试验班类(卓越工程人才)面向全国招收50名学生。学生完成学业后,将授予材料科学与工程(碳中和)或冶金工程(碳中和)学位。
延展回顾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多所北京高校成立新学院。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量子科技学院、中法未来科技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空天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影像传媒学院。
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